小舟读新| 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长效针剂的效果差异
写在前面
开了一个新的系列“小舟读新”,主要想分享一些新看到的和临床密切相关的文献知识。因为医生这个职业,需要在不断去跟进新的研究结果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更新自己的知识。
今天是第一篇。开篇介绍一篇2021-01-12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上的临床研究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对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效针剂效果进行评估。(懒得看文字的可以点击文末的音频版本)
以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绍过使用长效针剂(棕榈酸帕利哌酮)的知识,详情可看用药| 长效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使用小结。
那么,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这篇文章。
首先是研究的背景部分。
我们都知道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精神疾病。它的治疗难度为什么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的依从性不好。因此,长效针剂的诞生,很好地改善了这个问题。既往的很多研究也证实了长效针剂和口服药的效果是等同的,并且在疾病的早期可能更具有优势。
然而,“在疾病早期更具有优势”这个结论,均是和口服药物相比得出来的。长效针产生的效果是否会与疾病的病程有关,尚没有研究报道过。因此,这篇文章的作者着手关注于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长效针剂效果是否会有差异。
其次,是研究的方法。
该研究是在韩国进行的,在2010-2017年间共纳入116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病程时间长短分为“<3年”240例,“3≤ <10年”442例,“≥10年”484例三个组。
对入组的患者注射第一针长效针剂后过一周注射第二针。之后每4周注射一针,持续至第25周。每次注射针剂时同步对患者进行临床总体影响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评估疾病程度、PSP评估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并收集服用其他药物的信息。
最后是结果部分。
1. 随访期药物治疗方案的转变。
病程≥10年这一组的长效针使用率最低,使用口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最高。这可能是长效针对病程长的患者病情控制欠佳、因此转用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改善病程导致的。
2. 疗效和功能。
通过CGI-S评估疗效,病程<3年组的CGI下降幅度最大,病程≥10年组最小,即病程越短疗效改善最明显。
PSP的增加,也是病程<3年组幅度最大,病程≥10年的最小,因此病程越短功能改善更好。
3.不良反应方面:99例(8.5%)的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不同病程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
结论
因此,相较于疾病晚期,早期使用长效针剂对患者的疗效和功能改善更好。
本文音频链接:
全文链接:
https://www.psychiatrist.com/JCP/article/Pages/effects-of-lai-paliperidone-based-on-illness-duration.aspx